核心要点:
从中央到行业,主流媒体智能化发展全面提上议程!
发力智能编辑部,总台等主流媒体引入AI等技术
助力实现盈利模式多元化,防止“信息窄化”出现
今年以来,在重大会议或主题宣传上,关于媒体智能化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智能播报上,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与搜狗公司联合推出升级版的AI合成主播雅妮并带来跨场景沉浸式报道。
智能采访上,2021年全国两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推出了两会特别节目“C+ 真探”,总台数字虚拟小编小C首次亮相,与全国人大代表们远程连线采访。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山东广电运用AI、MGC等技术,巧用短视频、H5、交互3D影像、交互海报等形式,多角度、立体式传播两会内容。
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试验、研发、设计出了一套移动云采编、移动云制作系统。在今年特殊的环境下,通过这个系统以移动笔记本的方式,或者手机、平板电脑的方式进行远程(工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下可以移动制作。
可以说,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化在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助力平台渐趋智能化,形成新的媒体业态。
01.从中央到行业,主流媒体智能化发展全面提上议程!
无论是从中央层面还是广电行业来说,政策的加码赋能,都在助力媒体走向智能化发展之路。
从中央层面来说:
一方面,2019年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关于媒体智能化,该文章提到:
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另一方面,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技术的运用,该意见提到:
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从广电行业发展来看:
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发布了《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2018)》,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应用的引导与规范,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与广播电视行业的融合发展。该白皮书提到,选题策划、媒资管理、生产制作、分发传输、运营管理、智能终端、监测监管、服务评价、运行维护、网络安全10个是目前落地最多的主要应用场景。
2020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该意见用一个篇章、四条具体意见强调了广播电视媒体融合要强化先进技术创新引领,如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提升核心技术能力、保持对新技术的战略主动等。
总局之外,日前北京广电局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市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中也曾提到:
打造“智能编辑部”,将人工智能引入“采编播审存”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此外,从2017年新华社发布中国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到总台“人工智能编辑部”高效运用,再到苏州广电的智能化技术支撑平台,AI等技术正加速在媒体行业深度融合和落地应用,推动传媒行业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发展。
02.发力智能编辑部,总台等主流媒体引入AI等技术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官媒,还有SMG融媒体中心、苏州广电等地方媒体为例来说,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当前已被应用到广播电视各应用环节,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应用生态。
总台:依托人工智能编辑部,构建媒体+AI生态
总台推出“人工智能编辑部”,以视听为特色,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总台的优势资源进行智能化开发,旨在盘活海量历史视频资源,打造独具总台“智造”特色创新产品。
其中,“智晓”能够对热点事件的传播强度、趋势、效果进行实时可视化呈现,帮助编辑快速判断选题、紧跟舆论热点;“智能采访本”可协助记者将录音实时转化成文字,正确率高达90%以上,而“智能翻译”已经能够实现多种语言包括粤语的转换;“智能剪辑”能够根据需求从视频库中找出相应素材,然后根据摄影学原理和编辑学准则高效快捷地生成视频,其速度比普通剪辑师要快20倍。
据了解,目前编辑部逐步形成集智能策划、智能采集、智能生产、智能运营、智能审核“五智”于一体的人工智能集成服务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智慧中枢”,为用户和编辑人员提供智能化的多场景服务。
新华社:多角度、全方位发力智能化媒体之路
2017年,新华社通过“媒体大脑”生产了第一条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
2018年两会,升级版的“媒体大脑”推出了9期数据可视化视频产品;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新华社首次将现场云与媒体大脑“智能生产平台”相结合进行新闻产品智能化生产,开幕不久便产出390多条短视频,仅在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的视频浏览量就接近2000万。在那次进博会上,新华社联合13家媒体,运用“现场云”移动采编平台,让媒体记者边走边拍边发。据悉,这是媒体智能化真正意义上的现场秀。
2019年12月12日,新华社首个智能化编辑部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启了一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智慧革命。
此后,新华社启用了名为MAGIC智能生产平台,通过视觉、语音、自然语言等多方位的智能,对稿件和资料进行处理,并凭借AI的价值判断、智能标签整合,快速生成有看点的短视频片段,批量生产主题聚合类视频。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现场,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更是推出全球首个 5G 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新立方智能化演播室、升级版 AI 合成主播等,创意新颖、科技感十足。
SMG融媒体中心:用AI技术打造年轻的新闻融媒体IP
SMG则是持续聚焦智能技术赋能试听节目制播全流程,以虚拟主播为例来说:
2020年11月,SMG融媒体中心推出的虚拟二次元新闻主播“申?雅”,她是上海广播电视台运用实时光学式动作捕捉和增强现实跟踪两大技术,并通过5G加持,创造出来的虚拟新闻主播。“申?雅”在短时间内获得4万粉丝喜爱,多条视频浏览量超过10万、视频总浏览量近120万、评论互动量过万、动态总浏览量过百万。
苏州广电:打造一体化智能化技术支撑平台
苏州广电曾自主研发支撑全媒体新闻平台的“SBS媒体云”系统,有序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媒体生产平台,还曾研发了全国首家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系统演播室应用、以及全国首家常态化应用人脸识别媒资视频素材等。早在2015年,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就启动了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建设工作,现如今已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新闻制作与传播中的应用,打造了一体化智能化技术支撑平台。
据了解,数据中台可以通过对媒体行业的用户数据、媒体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和理解,通过建设内容数据服务、传播数据服务、用户数据服务等模块,为融媒体业务提供舆情感知服务、传播影响力分析、用户画像和智能策划支撑等。同时,据悉苏州广电还拥有新媒体技术百人自主研发团队,并在视音频内容生产、多终端传播、海量内容资源等领域具备深厚优势。
总之,随着AI、5G、超高清等技术引领的媒体变革到来,媒体行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黄金期。移动化、泛媒化、视频化、平台化发展态势凸显,智能化发展也正在成为主流媒体推进深度融合的关键操作之一。
03.助力实现盈利模式多元化,防止“信息窄化”出现
在技术驱动下,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已进入媒体智能化化发展的全新阶段。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媒体领域出现重要变化,疫情防控既为媒体智能化创新提出了新命题,也为后疫情时代智媒创新提出了新方向,催化了“智媒+行业”的强力出圈态势。
展望未来,媒体智能化的发展或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智媒+的破圈态势将愈发明显。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日益紧密,“智媒+垂直行业”加速融合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企业生态化运营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新趋势与必然选择。
2、人机交互将成为新的创新焦点。从文字、图片再到视频、短视频,现如今AI不但能独立完成结构化写作,还在财经、体育等领域实现了自动化新闻生产、语音播报和讲解,助力主流媒体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未来,虚拟主播、数字机器人等将有望在重点环节产品应用中得到快速发展。
3、助力主流媒体实现盈利模式多元化。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日渐成熟,未来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一定会更加多元化。从单一的广告向信息收费、广告、电商服务、多元服务等综合性盈利模式转变,媒体智能化的盈利模式会更加健康,也会更加可持续。
同时,在以上四大趋势以外,“智能”也并不是“万能”。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方面是严格规范审查制度,把控新闻的真实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AI换脸、语音合成、视频生产和剪辑等技术,大大降低制作虚假新闻和谣言的成本,增加了甄别、核查工作的复杂程度,使得“眼见为实”也变得“不靠谱”了。因此,主流媒体要严格规范审查制度,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不受质疑。
另一方面是不被算法掌控,防止“信息窄化”出现。以往,新闻编辑在选择新闻时会综合考虑用户的“应知”“欲知”“未知”,如今依靠用户精准画像,在推送信息时则凸显了“欲知”的因素。依据算法对信息作出排序和推荐,过于迎合用户的偏好和价值取向,可能导致“信息窄化”的出现。
不过好在这一问题正在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之付诸行动,有望得到解决。如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相关服务。
总之,媒体渐趋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梳理近年来媒体融合转型的历程可知,传播力的塑造和提升必须放在技术的变革中重新思考。回望过去,媒体产业的变革何其巨大,纸媒、PC互联网的起落不过短短十几年;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必然会成为改变经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通用技术,而对转型中的媒体而言,加快AI等新技术的媒体应用也是深度融合转型的不二选择。